鸿门宴上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项羽不杀刘邦是妇人之仁还是深谋远虑?

2020-01-13 18:11:40阅读:1577来源:历史网
标签: 项羽 刘邦 鸿门宴
广告id2-600x50

  鸿门宴公元前206年,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邦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刘邦通过巧妙的周旋与众人的帮助,逃回了军营,为日后争夺天下奠定了基础。鸿门宴上,项羽为何不杀刘邦?

  当项羽志得意满,率领着大军浩浩荡荡的开到函谷关的时候,遇到了阻挡,没有想到尽然守有重兵,原来是友军沛公刘邦的军队在他与秦国最精锐的章邯军作战的时候,趁秦国大军调离,咸阳空虚,函谷无可守之兵的时候突袭成功了,先他一步入关。本来反秦同盟盟主楚怀王与各诸侯有约,哪股反秦力量首先打进关中就当关中王。

  项羽极度自负,认为自己一定是先进关中的,但当他率领诸侯打到函谷关,发现沛公刘邦已经拿下秦国首都咸阳,成为灭秦的第一功臣,这分明就是捡现成的便宜,抢夺胜利的果实,这让年轻气盛的项羽无法容忍的,他听到这个消息,大发雷霆,携巨鹿胜利之威更加的底气十足,决定攻击沛公刘邦。

  此时项羽驻军戏水西岸,沛公刘邦驻军霸上,双方还没有会见的时候,刘邦内部出现叛徒——沛公刘邦的左曹无伤派人向项羽打小报告说:“沛公要在关中称王,任命秦的亡国之君子婴丞相,所得到秦的很多珍宝据为己有了。”项羽更是怒不可谒,刘邦不仅老实不客气的抢夺他血战得来不易的胜利果实,而且还要任命秦的亡国之君当丞相。

  他的祖父叔父都死于秦人之手,项氏与秦有着切齿的仇恨,他恨不能即刻杀秦王以报仇泄愤,盛怒之下的项羽下令动员犒赏三军要在明天早上向沛公刘邦的驻军发起攻击。这时候刘项的力量悬殊,项羽有可战军队四十万,四十万士气高扬的得胜之师,刘邦的区区十万之众岂是对手,项军驻扎在新丰鸿门待命,只要项羽的下令,毫无悬念,刘邦必败无疑。

  项羽的头号智囊范增也乘机劝项羽说:“刘邦一向是个贪财好色之徒,但是进入关中以后却一反常态,既没有霸占一个良家妇女,也没有索取财物,看来他的志向不限于是金钱和美女,野心可谓不小啊!另外我派人观察他的云气,呈虎气象,五彩斑斓,这是非常吉祥的,是要成为天子的征兆,所以趁早除掉这个心头大患,以免以后来跟我们争天下,现在正是灭掉刘邦的天赐良机。”这更加坚定了项羽消灭刘邦的决心。

  楚国历来信任宗族和重用家族内部成员,项氏世代楚将,到此时项羽延续着这样的传统,他最信任的人还是他家族内部的成员,他的堂叔项伯现为左伊,做出攻击刘邦的决定他自然是第一个知道。他想到张良还在刘邦的军中,他与张良有过命的交情,他清楚刘项两军力量的悬殊,一旦开战,毫无疑问刘邦必败,到时候玉石俱焚,张良势必跟着陪葬,他不忍心自己的朋友白白的送死。于是义气为重的项伯连夜潜入刘邦的军营,与张良秘密的会见,劝张良迅速离开,不要为刘邦陪葬。张良得到这个消息吃了一惊,他拒绝了朋友的好意,他说:“我受韩王派遣来辅佐沛公,沛公现在有难我岂能就这样一走了之,我必须去报告沛公!”

  张良进入刘邦的军帐,将项伯所说的情况如实的报告了刘邦,刘邦坐享胜利果实很是高兴了一阵子,轻而易举的拿下了秦都咸阳,占据关中,函谷关易守难攻,秦人据险而守,因此成就霸业,一统天下,实在是帝王之资,于是野心开始了膨胀了,但是还没等他称王,项羽四十万大军即将来兴师问罪,自己区区的十万人马还不够项羽大军垫牙缝。

  现在共同的敌人已经被消灭了,昔日的友军将要变成了主要的对手,这意味着一场决定由谁来主宰这个天下的争夺战拉开了序幕。但是现在自己处于绝对的劣势,一战即可全军覆没,再也没有卷土重来的机会了,所以当他得到这个消息大惊失色,一时不知该怎么办,只好问计与张良。

  于是张良请项伯来,刘邦殷勤的奉承项伯,举杯为项伯祝寿,完全放下了身段,对项伯恭恭敬敬,这是流氓出身的刘邦从来没过的。平时刘邦不改他当流氓时候的脾性,痞气十足,句句不离粗鲁的脏字,张口老子闭口竖子,但是今天他却变得温良恭俭让,立刻就跟项伯套上了近乎。

  本来项伯跟刘邦根本谈不上什么交情,甚至还存有几分敌意,但是经过一番忽悠,很快项伯就觉得刘邦是个谦恭实诚的君子,一下觉得刘邦变得不再陌生,对他的敌意全消,似乎刘邦是他的老熟人,连刘邦提出跟他结为儿女亲家他也同意了。同时刘邦一再解释说:“我自入关以来,没有一点私心,对秦国的财宝没有要据为己有的意思,一切财物我都派人清点封存于库中,日夜恭候项羽将军的到来。

  之所以派兵把守函谷关,您想现在正值天下大乱,派兵把守是为了防止盗贼和意外事件的发生,劳您向项羽将军转达我的忠城,说我刘邦绝不敢背叛项将军!“项伯很高兴,自然很痛快的答应了,并给他的“亲家”出主意说:“你最好明天一早来军中认了错。”刘邦自然恭敬的接受了他的建议,并且恭送他出账。

  第二天一早刘邦果然带着百余名随从来会见项羽。刘邦的长处除了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主要还是能曲能伸,崇尚厚黑之道,他已经是年过半百的老江湖了,一切棱角早已磨平,而项羽恰好相反,少年得志,勇冠三军,百战百胜,巨鹿一战更是闻名诸侯,奠定了他义军领袖的地位,本来就年轻气盛,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更加让他目空一切,听不进去任何不同的意见。

  在反抗暴秦的战争中,他是最出彩的一个,出力最多,牺牲最大,不想最后本来属于自己的灭秦首功尽然让刘邦捡了便宜,威震天下的项羽岂能吃为他人作嫁衣裳这样的大亏,怀王的约定分明就是想要刘邦来制衡自己,这个他项家立的怀王尽然玩这样的花样,也是从这里开始埋下了杀怀王的种子,当然现在他主要对抢走他胜利果实刘邦愤怒不已。

  刘邦没有想到抢先进入关中,灭了秦朝,尽会这样的刺激项羽,所以现在他只能装孙子到底,对项伯尚且肯放下身段,见到项羽更是谦恭之至,不仅不敢居功,完全以项羽的下属自居,一再的解释他抢先进入关中的良苦用心,不断的澄清项羽对他的误解,他说:“臣与将军同心协力,与秦军作战,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臣在黄河以南协助将军成功。没想到臣借助将军的虎威先进了关中,今天能得以在这里拜见将军。使得将军产生误会,一定是有小人挑拨离间,让臣与将军产生盾。”

  在项羽刚听到刘邦先入关的消息时还怒气冲天,甚至已经做出了消灭刘邦的决定,可是现在被刘邦一番委屈万状的陈情,对自己无比忠诚的拜服,这一切表现都让他很满意,原来满腔的怒火早已熄灭,认定自己的确是误会了刘邦,甚至深感对不起刘邦,所以项羽说:“这是你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来告诉我说你有野心,要不项籍怎么会如此的疑心你呢?”

  一场迫在眉睫的危机似乎化险为夷,表面上似乎已经风平浪静了,双方似乎真的化干戈为玉帛了,但是就在项羽设宴款待刘邦的宴席上却暗藏杀机,刘邦几乎性命不保,因为项羽肯放过他,项羽的手下还有明白人,宴席上第一个想要杀刘邦的人就是范增。宴席上,项羽项伯作为主人,面东而坐,亚父范增面南而坐,刘邦面北而坐,张良面西陪侍。

  范增虽然年过七十,但是老谋深算,是项羽倚重的头号谋士,以他对刘邦的了解,知道此人不是等闲之辈,哪里会那么容易就屈服于项氏,他发现刘邦表面上的伏低做小,低首下心,似乎很服气的样子,但是只能说明刘邦确是一只老狐狸,趁其羽翼未丰满的时候下手,早日除掉这个对手,在席间,范增多次举起所佩戴的玉诀示意项羽应该当机立断杀了刘邦,项羽默然不应。于是范增起身找到项庄,说:“大王心慈手软了,不杀刘邦。你进去借祝为名,并请求舞剑,乘机将刘邦杀了,否则你们都会成为他的阶下囚。”

  项庄听从了范增的吩咐,来到席前请示项羽说:“难得沛公与大王相聚饮酒,在下愿舞剑以助兴。”项羽很高心的同意了。然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伯看出了项庄的意图,项伯也跟项羽一样,深信刘邦的是个忠厚的长者,况且他们算是亲家了,虽然这个亲家还是八字没有一撇,口头上的约定如何算数,但是项伯却胳膊肘猛外拐,极力回护他的这个“亲家”,站起来也拔剑跟项庄对舞,实则挡住项庄不让杀刘邦。张良何等聪明的人,他知道刘邦危在旦夕,命悬一线,到军门外,找到刘邦手下最勇猛的大将樊哙说:“情况万分紧急啊,项庄借舞剑之名要杀沛公啊!”

  樊哙也是吃了一惊,慷慨激昂的说:“我要与沛公同生共死!”马上提剑持盾闯进来,守门的士兵想要阻拦,被樊哙打倒在地。樊哙进入军帐中,怒视项羽。项羽按剑而起,喝道:“来者何人?”张良急忙回答说:“这是沛公的夫。叫做樊哙”

  项羽方才释然,并且赞道:“真是壮士,赐酒!”樊哙拜谢,将所赐的酒一饮而尽。项羽又赐给了他一只生腿。樊哙将猪腿放在盾牌上,用匕首切着吃。项羽问:“壮士还能喝酒吗?”樊哙说:“我连死都不怕,还怕饮酒?秦的暴政如狼似虎,杀人如麻,刑法严峻,使得天下人起而诛暴秦。怀王与诸侯约定,谁先进入关中就封为关中王,现在沛公完全做到了这点,但是沛公毫无私心,封闭府库,将军队退驻在霸上,专等将军的大驾。之所以派军防守,是为了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沛公如此劳苦功高,不仅得不到封侯的奖赏,而大王却听信谗言,打算诛杀有功之臣,这样的做法正是在步秦的后尘,臣认为大王是不会这样做的!”

  樊哙似乎是一介莽夫,大胆闯军帐,当面指责项羽,但是项羽却没有生气,反倒无话可答,只是说:“请坐。”咋一听樊哙的话句句指责项羽,为刘邦抱不平,但是仔细一听却始终是站在项羽那边说话,一直把刘邦放在项羽从属的地位上,说的似乎刘邦是项羽的手下,批评项羽冤枉了自己立了大功的部属,项羽尽管被人劈头盖脸这么一顿批评,但是感觉不过是自己另外一个敢言部属的诤谏而已,不怒反而虚心接受,自我感觉有胸怀,能够接受不同的意见。

  刘邦早被项庄舞剑这一幕吓的魂飞天外,在宴席上是如坐针毡,尽管有项伯的极力保护和樊哙勇闯军帐,但是在别人的地盘上,范增下定决心要干掉他,无论如何也逃不过,在这命悬人手危机关头,早一刻开溜就多一份安全,于是他借上厕所为由逃宴,顺便叫上忠诚的大将樊哙。刘邦出去许久不回项羽派都尉陈平来召刘邦。刘邦说:“我们要不要向项羽告辞了?”樊哙说:“做大事者不拘小节,现在我们是案板上的鱼,人家是,还告什么辞啊!”于是刘邦快马加鞭直奔自己的大营,只留下张良向项羽辞别。

  鸿门离霸上有四十里地,为了尽快脱险,刘邦舍弃车,骑马逃离,樊哙、夏侯婴、纪信等持盾紧随其后护卫。他们从骊山下来,经过芷阳,抄小路而行,刘邦并一再嘱咐张良说:“你估计我到军中了,再去代我辞别项羽!”

  张良估计刘邦一行到了军中,才去向项羽辞谢。他说:“沛公不胜酒力,不能面辞,特委派在下奉上白璧一双进献与大王,玉斗一对进献给亚父。”项羽是个杰出的军事将领,但是对政治的敏感度却比较低,方才宴席上的杀机四伏的那一幕他似乎毫无知觉,只是奇怪刘邦为什么会不辞而别。张良说:“沛公知道大王责怪他的过失,独自回去了,现在已经到了军中了。”项羽听后没有再说什么,接受了玉璧。

  范增却可惜错过了这次难得的机会,气得将玉斗扔到地上,拔出佩剑砍得粉碎,让刘邦跑了可是放虎归山,他气愤而无奈的说:“唉,无知小子,以后跟项王抢天下的一定是刘邦,我们都要做他的阶下囚啦!”刘邦回到军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诛杀了项羽向他提到的叛徒曹无伤。

  鸿门宴上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

  一、鸿门宴时,项羽的真实实力,好一出借力打力的空手套白狼!

  巨鹿之战时,项羽率领五万楚军,大战大秦帝国合计四十万人的长城军团和关中军团,先击退章邯所部,夺占粮道,再歼灭的王离军团近二十万人。他的惊人战斗力把当时作壁上观的各国诸侯联军都吓怕了,才暂时推举他当个头领,即所谓统领四十万联军的“诸侯上将军”。之后他又历时半年,先迫降后坑杀了二十万人的章邯军团,摧毁了秦帝国的主要军事力量,也实际宣告了秦朝的丧钟。

  经过巨鹿之战的消耗,至入关前,诸侯联军明确的增兵记载仅为新安时的“三十余万”和鸿门宴前的“四十万”,可见总共只增兵数万,其中属于项羽的份额即使最多,其入关中时总兵力也不会超过七万。而与此同时,刘邦以两万偏师攻破武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招降八万秦军留守部队,扩军至十万,欲占据关中称王,封锁函谷关,招致诸侯联军众怒。

  项羽因势利导,以四十万联军兵威,以势压之,通过鸿门宴,兵不血刃迫使刘邦拱手归降,并裁军至三万,实力大损,更取得了分封天下的权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七万军基本盘,却能借势空手套白狼,裹挟了四十万诸侯联军,连续歼灭四十万秦军;再靠这些各怀鬼胎的诸侯联军,威压了刘邦,迫其让出关中,成为天下名义霸主的项羽,自是此时最大赢家,所谓「灭秦之功,又大半成于羽手,故羽得以擅其赏罚废置之柄焉」。 整个过程,空手套白狼,精彩之致。

  二、鸿门宴未登场的隐藏主角:楚王心。

  若史籍中此时楚王为战国楚怀王之孙的记载属实,那么根据楚怀王死于前296年,距离鸿门宴已经过去整整九十年,熊心的年龄最低估计也有五十岁,正是个和刘邦一样饱经世故的政治强人,绝非无知牧童。后世对楚后怀王评价也甚高,认为其是“有帝王之英略”,“独运大柄,挥置诸将若素君臣然”,是知人善任,勇智兼备的一代英主。

  项梁死后,楚后怀王为了排挤项羽,夺其兵权,不许其西进发展;北上救巨鹿时,又派亲信宋义和范增做主将、末将来压制他;项羽在安阳绝地反击,征得范增反水支持,杀掉宋义。后怀王担心他回师彭城攻打自己,无奈下只得封其为上将军,让他去和巨鹿秦军死拼。没想到巨鹿之战项羽大胜,成了“诸侯上将军”。后怀王完全失去了对项羽的控制,除掉他的决心也更加迫切,才会发出“如约”的诏令,不惜触怒项羽,也要竭力支持刘邦。

  而除后怀王占据楚地外,田荣田横据齐,赵王歇据赵、魏王豹据魏、韩王成据韩,除韩广据燕为新兴豪杰,其余五国皆为复辟旧王族。项家本是项国人,春秋时被鲁灭后,当了几百年鲁国人,直到战国末年楚灭鲁才成为楚人。一非楚王同宗同姓,二不是楚旧贵族,一直也没出过什么著名人物,直到项燕在亡国之即,以其才干临危受命。和楚国八百年历史沿袭下来的各种源远流长的旧贵族相比,属于新兴暴发户。

  项羽军虽有天下第一的战斗力,实际法理上属于自己的地盘仅有被封为“鲁公”的鲁县一地。要和名义上的主君后怀王为敌,要和齐韩三晋复国的各国旧王族对抗,既无名分,家世亦不敌。所以他才联合一起入关的联军诸将,以裂土封王许诺赢得其支持,实是驱狼吞虎的大手笔,让这些诸侯联军将领和本国君主彻底对立,只能寻求自己的支持。

  同时名义上尊后怀王为“义帝”即天子,自封楚霸王,便可师出有名去夺占彭梁九这一天下最膏腴之地。战国时魏齐楚百年争霸,就是争这一地区的所有权。然后迅速讨灭了原楚王熊心,合并原楚国中枢,这才真正成为手握三十万以上大军、诸侯实力第一、名副其实的天下霸主。

  三、说到鸿门宴的另一主角范增,他自己才是坑项羽最狠的人。

  项羽的爷爷项燕,曾经击败过名将李信蒙恬率领的二十万秦军,是天下人人敬仰的抗秦名将。所以陈胜起义时,都打着他的大旗,而不是末代楚王来号召部众。作为项燕之子,项梁在遍地草头王的秦末,已算名望甚高,本可做名正言顺的楚王。而范增却竭力忽悠,骗得项梁去立了个楚怀王的孙子熊心,给自己平白找了个上司。其次。即使要立楚王后裔,又为何非要立个年龄很长、世故成熟的中老年人?而不当真立个大众通常印象中的无知牧童?

  怀王之后又经历了六任楚王,过了整整90年,以春秋战国传统,后怀王熊心和真正楚王室的关系已经很疏远了,若用大家熟悉三国做比方,不过是刘晔这种东汉远支宗亲和汉献帝的关系罢了。战国楚怀王为诸侯合纵长,都是百年之前旧事了,而且那时的六国合纵,实为各怀鬼胎。后来怀王逃到赵国,赵人甚至不敢收留,致其愤死。要说这么一个百年前之人的威望,其后裔便因此号令今之诸侯,实是匪夷所思。

  之后的诸侯诸将,完全是摄于项羽巨鹿一战兵威臣服,和后怀王亦不相干。后怀王的所谓合法性,说白了大半还是靠项家立起来的。范增在《史记》没有个人传记,只能单从《史记》相关片段,推导其生平。立后怀王是范增本谋,后怀王夺项氏兵权,对项羽排挤打击,以范增为楚北路军末将,与宋义、项羽发兵救赵。

  依常理,此时范增当是后怀王一派的。而项羽既杀宋义夺权,至入关时,范增再次出场,却成了项羽军谋主,并冠以“亚父”之称。何解?正是巨鹿之战前,项羽已被后怀王、宋义、范增这些人联手逼得走投无路,不得不厚脸皮认范增做了所谓“亚父”,然后拉拢他反水,这才杀掉宋义,夺回兵权。因此项羽和范增这两个人,从来不是正常的主君和谋士关系。直到范增死前,项羽恐怕也没真正信任过他,不对他言听计从,实在太正常不过。

  鸿门宴上范增力主杀刘邦,主意更加不妙,简直就是让只有几万兵实力的项羽去当天下公敌。刘邦一人一军攻落关中,令秦王俯首,毕竟是仅次于项羽的二号灭秦功臣。在刘邦表现如此恭顺,放弃关中、拱手归降的情况下,如果还要杀之,其余入关联军诸将该怎么想?势必要人人自危了。 那只有几万本部人马的项羽,这个天下霸主怎么还坐得稳呢?

  四、项羽不以关中为都、还军彭城,分封天下,同样是形势所迫。

  从项羽对秦始皇“彼可取而代之”的宣言,从他先尊义帝,却又迫不及待杀之来看,他是绝不满足于做一个虚君名下的天下霸主的。他并非不想成为如秦始皇嬴政一样统一帝国的集权帝皇,而是实力严重不足,根本不可能实现,才玩弄驱虎吞狼之计,搅动天下大乱。传统史观的误认,以为为项羽当时在咸阳本可以凭所谓的四十万大军,去直接继承秦始皇的帝业,虎踞关中,君临天下,其实全无可行。

  批判项羽分封是开历史倒车、对抗大一统历史洪流云云,更是后人站着说话不腰疼,完全不顾及当事人所属军政集团的实际利益。项羽亲手覆灭大秦帝国,斩杀秦军将士超过四十万人,更为了彻底断绝秦国如六国一般的死灰复燃可能,就非得尽灭秦王室宗族,摧毁其贵族世家,血海深仇导致故秦遗民对其恨之入骨,也没有任何可能收得秦人拥戴,难以御使其为己用,更勿论在关中立足,以为根基。

  项羽部几万楚军战力精良,冠绝天下,是项羽争霸的根本,军心思归人情之常,身为主帅也不得不俯仰麾下将士的意志,所以才有“衣锦夜行”之叹。那个吐槽“沐猴而冠”被烹杀儒生的建议,犹如痴人说梦。鸿门宴后,项羽头号大敌已经并非刘邦,而是义帝为首的已经恢复六国的旧王族们。所以在项羽的角度看来,刘邦非但不是敌人,而是作为新兴诸侯之一的代表,可以作为一定程度的盟友,安排在巴蜀汉中,可以和三秦王彼此牵制。 毕竟项羽两人从前在项梁账下关系甚好,同甘共苦,并肩作战,,结为异姓兄弟,以项羽的“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的为人,感情并非虚假。

  甚至项羽之所以会在鸿门宴后告诉刘邦,是其账下左司马曹无伤告的密,看似无谋之极;其实从另一个角度说,不过是一个年轻人因为借势算计了自己的兄长,有些歉疚,向长兄道歉卖好之举罢了。项羽的分封方式,其后亦为刘邦全盘继承,甚至就连延绵四百年的汉朝国号,并成为之后汉民族名称的“汉”字,来源也是项羽这次分封刘邦为“汉王”。

  西汉时成书的《史记》将项羽列入本纪,并非单因作者对项羽的何等偏爱,而就是源于项羽的这次分封,是汉王朝的上溯法统之由来。刘邦的汉王,既非自封,亦非名义上的天子“义帝”所封,而是“政由羽出”的西楚霸王项羽所直接封授。同理亦将陈胜这个在后世王朝史书中只会享受反贼待遇的草莽,列入世家,表彰张楚政权的首义反秦之功。

  当然随着几百年后汉王朝政权巩固,就不再认项羽的法统了。东汉班固修《汉书》就只将项羽和陈胜合传,秉承「秦朝灭亡后,汉王刘邦和楚王项羽都是楚义帝熊心的臣子,项羽弑君,刘邦讨逆」的历史观。

  汉胜楚败,天命使然,非因鸿门。

  刘邦起兵时都48岁了,就比刚归天的秦始皇小3岁而已;项羽起兵才24岁;两个宿敌根本不是一代人。所以作为年纪比项羽大了一辈、人生阅历远非项羽可比的长者,刘邦当然有一肚子的人生经验可以教育项羽这个年轻人。除了个人勇武、军事指挥能力不及项羽外,其余用人识人、智谋权术、政治声望,刘邦都不在项羽之下,最后得以龙飞在天,那是他自己雄才伟略、理所当然。

  楚汉战争中,项羽采取的斩首刘邦的战略完全正确,事实上之后三次将刘邦逼入生死一线的绝境。如彭城之战大胜,本可一战击杀刘邦,却被突起的沙暴所阻;两破荥阳,刘邦亦能在城破后幸运逃脱;这正说明刘邦实为天命在身,天意如此,实非人力所能抗,却绝不是项羽“妇人之仁”,鸿门宴没有杀死刘邦的过失。

猜你喜欢
广告id20-300x250
文史百科最新文章
精华推荐